产品知识
产品知识使用黄体酮注射液后的护理干预
临床上注射黄体酮,尤其是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后,某些患者会发生的硬结红肿等症状,及早的护理及干预极为重要。
护理人员对患者可以通过预先提醒,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容易接受、配合,有利于药液的充分吸收,从而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提高依从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使用黄体酮注射液后的护理干预,我们对文献中注射黄体酮后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收集和整理,患者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使用这些方法。方法介绍如下:
1、 热敷联合土豆贴敷法
李姣红等人报道(土豆片联合热敷对预防肌注后硬结的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23-125)采用热水袋联合土豆片湿热敷法预防黄体酮注射剂肌注后硬结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热敷组。具体方式是先用温水热敷注射部位30 min,再选用比较大的鲜土豆,用清水冼净,然后切成约0.2 cm的薄片,覆盖于注射部位表面30 min。若皮肤湿度过低或气温低可在土豆片上盖上热水袋或敷热毛巾。每日2次,每次1小时,间隔6~8小时,当土豆片变色时应及时更换。经过临床实践,在用土豆片贴敷前用温水热敷注射部位并按摩局部组织,目的是促使局部皮肤毛孔开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土豆中的营养成分渗透到局部组织之中,达到预防硬结及减轻注射部位疼痛之目的。热水袋联合土豆片湿热敷法预防肌注后硬结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效果优于单用热敷法。
胡国芬等人报道(新鲜马铃薯片贴敷治疗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护理学报,2007,14(2),80—81)土豆内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具有高渗作用,且含有龙葵碱和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缓解疼痛、减少渗出等作用。马铃薯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能参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侵害,贴后可经皮肤吸收,补充渗出部位细胞营养,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从而使局部红、肿、疼痛症状消失而痊愈。另外王美娟等人报导(新鲜土豆片对脂肪乳外渗后皮肤消肿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79-180)土豆片减少静脉炎的机理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进程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局部水肿,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新鲜土豆片能增强巨噬细胞局部清除能力,进而加快炎症区域消肿。
2、 热敷法
李姣红等人报道(土豆片联合热敷对预防肌注后硬结的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23-125)热敷法是治疗且预防肌肉注射后硬结的一种最常见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肌肉放松,起到消肿、消炎和止痛作用。方法是用温水毛巾热敷注射部位,每日2次,每次1小时,间隔6-8小时,热敷时毛巾变凉应及时更换。但在热敷时,疗效受操作方法、温度、湿度、持续时间等影响,使用不当易造成烫伤。注意指导患者注意操作方法,根据个体组织反映选择热敷温度、湿度、持续时间等。
3、 50%硫酸镁湿敷法
刘昌红等人报道(马铃薯外敷及其它方法治疗液体外渗的疗效比较,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12),23-24)50%硫酸镁液湿敷常被用于治疗液体血管外渗漏所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因其高渗作用,50%硫酸镁能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具体方法为:用50%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每2小时更换1次。为减少水分及药液蒸发,两组均在敷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同时比较新鲜马铃薯片外敷、50%硫酸镁湿敷及温水热敷治疗,结果是马铃薯外敷组局部组织肿胀消退时间最短,温水热敷组时间最长。
赵静等人报道(50%硫酸镁湿敷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8-69)50% 硫酸镁为高渗溶液,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且湿敷穿透皮肤能力强,加强硫酸镁作用。
4、 生姜联合粗盐热敷法
利惠珍等人报道(生姜联合粗盐热敷防治注射黄体酮导致局部反应的效果观察,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 14(25),2691-2692页)与采用常规50%硫酸镁湿敷方法防治注射黄体酮导致局部反应相比,采用生姜联合粗盐热敷方法预防及治疗患者因注射黄体酮导致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的效果更加显著。方法是取生姜一块清洗干净,切成若干片状,用 50℃热水浸泡 5min 后取出敷在患者清洁过的患处,然后用纱布包裹 200g 炒热的粗盐放在姜片表面轻轻来回搓揉,以不烫伤皮肤为准。20分钟后取出姜片继续用粗盐接触患处轻轻来回搓揉10分钟,每天 2 次,每次 30分钟,共敷 15天。
5、 仙人掌
陈涵报道(黄体支持期黄体酮肌肉注射时的皮肤护理,浙江临床医学,2011,13(5),590-591)根据硬结大小,取鲜仙人掌一片,去除表面小刺,破开贴于患处,用胶布固定。更换1 次/天,一般贴1-2 次即愈。
由于针眼需注射2~3 小时才能关闭,立即外敷易造成药物外渗或微生物进入,可能引起痒痛、红肿等炎性反应,以上方法应在注射2-3小时后进行。